冷链物流网:我国生鲜食品的综合冷链流通率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冷链行业发展前景巨大,疫情因素进一步催化行业发展。
1、冷链物流介绍
冷链是指某些食品原材料、经过加工的食品或半成品、特殊生物制品和药品等在生产、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过程中,各个环节始终处于相应的特定低温环境下,以便减少损耗,防止污染和变质的供应链系统。冷链,常指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是一种特殊供应链系统,它是冷链技术和物流技术的统一,总体来说它是由冷冻加工、冷冻仓储、冷冻运输和冷冻销售四个部分组成。从生鲜产品产地到终端居民消费,需要经过预冷、检测、分级、储存、运输、配送、零售等环节。其中,冷藏设备需求方面主要为存储环节的冷库制冷及仓储设备,运输环节的冷藏车、冷藏船、冷藏列车、冷藏集装箱,销售环节的冷冻设备、商业展示柜、制冰机等。
2、冷链物流设备
冷链设备的主要上游原材料和零部件是钢材、压缩机、型材玻璃、蒸发芯体、黑白料(异氰酸酯、组合聚醚)、电控系统等。主要原材料和零部件市场竞争充分,不存在供应短缺情形。冷链设备下游主要是快速消费品行业,包括冰淇淋、乳制品、饮料、速冻食品、冷鲜食品、农产品、医药及几种主要的冷链设备:①冷冻设备
冷冻设备指制造低温环境的各类终端设备,主要用于农副产品、食品等产品的冷却冷冻和冷藏储运。主要产品包括速冻设备、普通冻结设备、制冰设备和冷藏、冷冻柜等其它冷冻设备。速冻设备是冷冻设备中技术含量较高的一类细分产品,采用低温急冻技术迅速冻结,最大程度实现冻结可逆性并保持食物原有色泽口味和营养成分,广泛应用于农副产品、食品的生产、加工、贮藏等环节。
②商用展示柜
商用展示柜一般包括商用冷冻展示柜、商用冷藏展示柜和商超陈列柜,可以满足客户终端销售、产品展示和企业形象宣传。商用冷冻展示柜主要用于冰淇淋、速冻食品及医药行业,温度一般在-18℃左右;商用冷藏展示柜主要用于功能性饮料、茶饮料、矿泉水、碳酸饮料、啤酒、奶制品等行业,负载温度一般设计在0~10℃;商超陈列柜用于奶制品、果蔬、肉食等行业,放置在便利店、大型超市、鲜肉店、水果店等。
③冷藏车
冷藏车是指用来运输冷冻或保鲜货物的封闭式厢式专用运输车,车上装有制冷机组和聚氨酯隔热材料。冷藏车常用于运输冷冻食品、奶制品、蔬菜水果、疫苗药品等。冷藏运输是冷链物流的重点环节,我国冷藏运输方式主要有公路、铁路、海运和航空四种,其中公路冷藏运输占75%,铁路冷藏运输占12%。目前冷藏车主要产品类别有保温车(仅隔热无制冷机组)、冷藏车(温度下限可达-18℃)、保鲜车(温度在0℃左右,用于运输新鲜货物)、医药冷链运输车等。
④冷藏集装箱
冷藏集装箱是一种具有良好隔热、气密,且能维持特定低温要求,适用于水果、蔬菜、肉类等各种易腐食品运送、贮存的特殊集装箱。有些能源产品(LNG等)、化工产品(丙烯酸树脂等)及液态食品(牛奶、啤酒等)也是通过特殊的罐式冷藏集装箱进行运输。
当你去超市购物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些:如菲律宾香蕉,泰国的番石榴,越南火龙果,缅甸的荔枝,究竟是长在中国的外国牌水果品种,还是外国运过来的?
可能很多人未必去想这些,总之觉得好吃就行。那我告诉你,的确是从外国运过来的,那长途跋涉,像香蕉这类呼吸性水果,如普通的运输,就不会是你在超市看到的那样新鲜了,那是怎么做到的?这个就是跟冷链有关了。
再者,有些人喜欢吃饺子,懒得去做,也不想去下馆子 ,这时就会去超市买点冷冻饺子,放在自家冰箱,想吃的时候随时拿出来小煮下吃。那你应该也知道冷冻饺子在常温下是保存不了多长时间的,很多好吃的饺子生产厂家可是在相隔很远的外省,那是怎么完好的到超市的?答案是:冷链运输。
身边跟冷链有关例子,还有很多,就稍微列举了几个大家熟识的。
01那冷链是什么?
很多人对于冷链有点模糊,有可能去网上查询过“冷链是什么”,然后会看到 “冷链”的一个专业解释,可是不少人看了,似乎有点不太明白。结合上面说的例子。我来说下:冷链就是把物品(比如上面说的香蕉,火龙果,饺子啥的),不论从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到分销,最后到达消费者的手中,利用低温技术,让这些物品全程处于适合的保存温度中,保证物品的品质,减少物品损耗的一种供应链系统。冷链就是一种需要低温技术的供应链系统,也称特殊的供应链。冷链的温度是包括冷冻和冷藏的温度。那这种低温技术是谁在提供?又是谁在运输?冷链,是一条供应链,这链上主要涉及到四个:生产方,冷链设备提供方,冷链运输方,冷链销售端。这就是为什么称之为“冷链”的原因。生产方:就是提供物品的企业或个体商。冷链设备提供方:这里包含冷链仓储—冷库,冷藏车,冷链保温箱,制冷剂,冷藏柜等。而提供低温技术的正是冷链设备提供方。冷链运输方:代表是冷链物流企业。但是有些大的企业,会有自建冷链物流部,一部分自己运输,一部分和第三方物流合作。不过大部分企业还是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冷链运输是属于服务方。像很多冷冻品,冷藏品到超市,很多就是这类企业用冷藏车等冷链设备运输过来的。冷链销售终端:像商超这类就是属于冷链销售端,他们把冷冻品(饺子,汤圆等),把冷藏品(一些冷藏酸奶等)卖给消费者。
02那冷链离我们有多远?
从以上的信息我们知道了,冷链离我们并不远,真的就在身边,其实我只说了一小部分水果类,冻品类的东西。除此之外,冷链还涉及到医药品,像疫苗,现在打的新冠疫苗,全部需要冷链。否则疫苗就容易失效,打在人身上那后果可想而知。冷链还涉及水产品,如金枪鱼,不知道大家吃过没?像我就没吃过,呵呵。那种鱼如果没有冷链,是难以在冻品区买到,因为那可是需要-50℃环境储藏才可以。还有超市里的那些冻海鲜,冻鸡爪,冻鸡翅等,都是冷链过来的。那你以为冷链就这么点范围了吗?不是的,在情人节,七夕节,这节那节的,很多人从网上订的鲜花,如果从远处送过来到了手上还是看起来很鲜艳,那就是有冷链的功劳。还有再说下,大家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苹果,并不是苹果种在反季节的大棚里了,而是除了苹果比较耐储存外,很重要是冷链的作用,你在超市买到的苹果,可能是人家去年采摘的苹果,只不过它放在冷库储藏,然后有需求时再冷链运输到各地的需求方。所以冷链给了我们很大的便利,也提高了人民生活品质。如果没有冷链,像在外地想吃到新疆的新鲜葡萄,那是不太可能的。放在古代,估计不知得跑死多少只马,拿到手还一定新鲜!

冷链物流网络
冷链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保护着很多易腐食品的品质,但是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同时也希望更多人知道冷链,了解冷链的东西。
何为冷链溯源
冷链溯源,包含了两个方向的事情,一个是冷链,带低温管控要求的供应链体系,一个是溯源,对具备回溯来源能力的体系。也就是说,冷链溯源是在整个供应链体系下,针对冷链物品,建立具备物品来源、温控信息回溯能力的系统。因此,老廖把冷链溯源,粗略的分为两个必须同时存在的体系,任何一个未做到,其实就不能叫做真正的冷链溯源。物品信息溯源体系:从安全的角度,对所有在产地、加工、仓储、物流、销售等流通环节中,物品所发生的操作性和流通性事务、结果进行全数据流的记录,并在事后可查询追溯物品来源和过程信息。
冷链物流体系,重点在于如何实现全面,系统的对物品的来料来源、生产加工、流转、检验检疫等事务进行记录。例如通过建立食品追溯体系,我们就能够在食品产供销的各个环节(包括种植养殖、生产、流通以及销售与餐饮服务等)中。顺向追踪食品质量安全及其相关信息(生产源头—消费终端)或者逆向回溯(消费终端—生产源头),从而使食品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始终处于有效监控之中。
建立冷链商品信息溯源的核心是实现一物一“码”,即每一件物品上,都贴上一个物理标签,作为物品的“身份证”。
疫情下建立的“健康码”即是物品信息溯源的一种应用体现,通过实名验证的微信号关联二维码,记录个人地域流动情况和当地疫情状态,形成个人疫情风险评估。一物一“码”建立,其粘贴物品范围的颗粒度越细,越是能广而全的实现物品追溯,但越是会增加成本投入。从成本上考虑,整个行业应用更倾向于二维码标签。便宜的二维码标签,成本控制在几分钱(当然,相较于高流通量的货物而言,高覆盖面所带来的成本仍然偏高),仅支持通过设备扫码,网络读取系统中的商品信息。如果是采用RFID标签,则可对标签写入较为丰富的信息(不可擦写),并在生产、装箱、出入库等环节,做到半自动化应用。
物品品质溯源体系:实现在原料生产、半成品加工、成品流通等过程中,对物品品质控制存在影响的关联参数数据,进行全面监测和记录,并可在事后查询追溯物品品控数据。通常情况下,关联参数主要为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振动、倾斜、光照、跌落、压力等指标。当超过指定要求时,物品会产生腐烂、变质、变形、破损等不可逆的变化,带来食用安全、使用品质、价值等负面影响。这个体系,重点在于如何保障物品全程控制在达标环境内,并持续对物品所处的环境进行监测,即全程冷链和全程温度监控。鉴于温度是冷链物流中,大部分物品的第一品质保障要素,基本上只要温度达标,品质的问题就不大,可以说,全程冷链是冷链溯源的品质保障基础,温度监控则是溯源数据的必要实现手段。
通过建立疫苗溯源体系,我们可以在消费端,主动查询疫苗从生产到末端使用前的整体流通环节,及在这些环节中的环境达标变化情况,从而避免像早些年山东疫苗事件那样,已经用出去了才发现前面的过程存在温控断链问题。一般来说,冷链供应链大致由五个环节组成:原材料的冷藏供应环节、批发环节、冷藏加工环节、冷链配送环节、冷藏销售环节。要实现将物品在上述环节流通过程处于达标环境下,就需要冷链企业在业务路网中,从采摘,到运输,销售建立全面预冷,控温手段,并运用物联网技术,建立统一监测系统。这需要企业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和足够的行业影响力。一条冷链供应链的链长非常长,一个企业主体,即使身为链主,在多链条参与,跨环节协同的供应链体系中的影响力终究有限,如何实现链上各环节企业、跨链企业之间标准的一致性,是当前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