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冷库快报:制冷剂进入新周期

冷链物流网获悉,伴随制冷剂进入配额监管阶段,行业有效供给从产能转向配额,行业供给过剩的状态显著改善,供需格局发生本质变化。与此同时,行业格局大幅优化提升了产品定价权,而自2023年四季度以来,三代制冷剂价格回升幅度明显,行业或已进入景气周期。

2023年四季度以来,三代制冷剂价格回升幅度明显。从供需关系来看,2024年三代制冷剂配额发放的正式落地限定了三代制冷剂的生产,而制冷剂下游主要是家用空调、汽车等,需求刚性且稳定增长,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

冷链物流冷库快报:制冷剂进入新周期

制冷剂

供给强约束和需求刚性背景下,制冷剂供需格局持续优化,进入景气上行周期。

制冷剂价格拐点已现

2023年四季度以来,三代制冷剂价格回升幅度明显。根据百川盈孚数据,2022年一季度至2024年一季度(截至2024年1月31日),R32季度均价分别为14712元/吨、13536元/吨、12763元/吨、13066元/吨、14030元/吨、14587元/吨、14107元/吨、16698元/吨、19081元/吨;R125季度均价分别为35739元/吨、36143元/吨、35651元/吨、34083元/吨、26867元/吨、24833元/吨、22300元/吨、26597元/吨、31008元/吨;R134a季度均价分别为23957元/吨、20043元/吨、22128元/吨、23960元/吨、23740元/吨、23615元/吨、22419元/吨、27013元/吨、29242元/吨。

三代制冷剂盈利状况开始改善主要是由于配额争夺结束,行业开始回归理性。从供给端来看,制冷剂的生产和使用将逐步被削减限制。1999年,CFCs(一代制冷剂)生产和消费冻结在1995-1997年的平均水平以下;2013年正式执行HCFCs(二代制冷剂)配额生产管理;2023年冻结HFCs(三代制冷剂)配额后,在2024年正式执行。

开源证券将三代制冷剂市场周期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2018年二季度至2020年二季度为产能扩张期,该阶段三代景气下行,2020年进入配额期后,行业价格战开启,同时由于宏观冲击需求疲弱,行业加速探底。第二阶段为2020年三季度至2021年二季度,三代制冷剂配额战持续,企业利润触底。第三阶段为2021年三季度至2022年四季度,“双控双限”催化顺周期高景气后持续回落,三代配额争夺战结束。随着2020-2022年三年配额争夺战的结束,2023年制冷剂开始进入过渡期,2023年一季度至2023年三季度为第四阶段,三代制冷剂价差快速修复,但价差修复主要来源于原材料的下跌,但库存较高、需求疲弱,三代制冷剂价格修复不及预期,价格出现“第二底部”。而2023年四季度起,由上述可知,价格已呈现明显拐点趋势,开源证券认为,当下行业或已开始走出“第二底部”期。

中国三代制冷剂产能建设时间相对较早,截至2013年中国规模化三代制冷剂R32、R125、R134a的产能就已经超过22万吨、23万吨、21万吨,随着2015年二代制冷剂开始削减,制冷剂的终端应用开始由二代向三代制冷剂进行转移。制冷剂企业大幅进行三代制冷剂产能扩充,国内制冷剂的供给大幅提升。国金证券指出,在有了二代制冷剂配额削减的运行经验之后,在三代制冷剂进入配额基准期前,国内三代制冷剂生产厂商纷纷进行制冷剂产能的大幅扩充,2017-2019年国内三代制冷剂产能大幅提升,截至2020年,中国三代制冷剂主要品种R32、R125、R134a的产能已经达到46万吨、35.7万吨、37.2万吨,相比 2015 年提升了约 109%、55%、77%,供给端产能大幅提升。由此,三代制冷剂行业产能过剩相对较为严重。产能利用率大幅下降,行业开工率下跌,导致行业盈利直接大幅度亏损。

2023年行业配额锁定后,行业的开工逐步回归正常的市场调节状态,行业供给出现下行,产品价差迅速回升,2023年三代制冷剂R32、R125和R134a的产量同比下降5%、5%和 6%,行业的供给逐步回归理性,企业盈利诉求已经有所提升。

总之,从供需关系来看,由于配额政策限定了三代制冷剂的生产,而制冷剂下游主要是家用空调、汽车等,需求刚性且稳定增长,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华安证券指出,供给强约束和需求刚性背景下,制冷剂供需格局持续优化,进入景气上行周期。

供需或存缺口

从供给端来看,三代制冷剂的生产和使用将逐步被削减限制。2021年9月,为履行《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及其修正案规定的义务,根据《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修订了《中国受控消耗臭氧层物质清单》。2021年12月,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关于严格控制第一批氢氟碳化物化工生产建设项目的通知》,按照2021年9月15日对中国生效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和《中国受控消耗臭氧层物质清单》,中国将逐步削减氢氟碳化物(HFCs)的生产和使用。

近日,三代制冷剂配额发放正式落地。2023年11月6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印发<2024 年度氢氟碳化物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方案>的通知》;2024年1月11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2024年度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生产、使用和进口配额核发情况的公示》,标志着配额发放的正式落地。具体而言,2024年第三代制冷剂生产配额为74.56万吨,其中内用生产配额34万吨,各品种配额方面,第三代制冷剂主要品种R32为24.0万吨、R125为16.6万吨、R134a为21.6万吨。

就企业层面而言,生态环境部共向17家单位核发了2024年度含氢氯氟烃生产配额和内用生产配额,未来三代制冷剂的生产和销售需要严格按照配额限制。也就是说,配额政策限定了中国三代制冷剂的生产上限,制冷剂供给端细化且约束较强。

由于三代制冷剂各品种配额集中度较高,各品种供给得到控制,相关企业将充分受益。据机构统计,行业前三市占率合计值(CR3)分别为:R32为76%、R125为75%、R134a为87%、R143a为91%、R227ea为74%、R152a约为82%,其他均在90%以上;前五市占率合计值(CR5)分别为:R32为96%、R125为94%、R134a为95%、R143a为100%,其他品种基本为100%。

国金证券指出,供给端管控为制冷剂涨价提供基础,供需格局发生本质变化。制冷剂行业目前处于环保政策监管阶段,属于典型的政策管控性行业,政策对行业的供给、应用、需求和贸易端都会产生明显影响。伴随制冷剂进入配额监管阶段,行业有效供给从产能转向配额,行业供给过剩的状态显著改善。此外,叠加行业格局大幅优化,协同性提升,产品定价权明显提升,制冷剂已进入涨价区间,具有长周期、大幅度的涨价行情。

从需求端来看,制冷剂下游主要是空调、汽车等,需求呈现稳定增长。据开源证券测算,在含氟制冷剂各下游应用中,空调、汽车、其他领域(冷库、冷链、灭火剂等)需求占比分别约为57%、22%、21%。其中,空调产销市场和维修市场制冷剂需求占比分别约为31%、69%;汽车产销市场和维修市场制冷剂需求占比分别约为 26%、74%。因此,空调、汽车维修市场是制冷剂需求的基石。

空调需求方面,据IEA,全球住宅空调的总空间冷却输出容量将从2016年的约6200GW增长到2050年的近23000GW,复合增长率4%。整体而言,中国空调产量在经历阶段性小幅下降后恢复了增长态势。据产业在线数据,2018年以来,中国家用空调产量整体超过1.5亿台,内销量保持9000万台左右,出口量自2016年至今保持增长态势,2020年、2022年中国空调产销出口均受到疫情影响有所下滑,但2023年以来得到快速修复。据产业在线数据,2023年中国家用空调产量为16869万台,同比增长11.1%;内销量9960万台,同比增长13.8%;出口量7084万台,同比增长7.8%。

另外,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相应增加的空调需求有望给制冷剂带来新的增量,而从历史经验来看,上一轮以旧换新拉动消费3420亿元,根据天风证券测算,2023年国内空调保有量7.9亿台,若政策持续时长同上一轮约3年,且政策落地可拉动存量市场中10%用户更新,则后续国内空调每年将增加更新需求约2620万台,占2023年国内空调销量的26%。并且,海外家电消费主流市场的需求或将进一步转好。天风证券指出,自2021三季度起美国耐用消费品库存同比增速逐步回落,2023年四季度美国耐用消费品库存延续同比下降态势,渠道库存水平不断走低。海外补库存以及需求修复或将带动出口进一步增长。

从空调保有量来看,虽然增速有所放缓,但仍保持增长态势。据机构测算,2022年中国空调保有量约为6.2亿台,同比增长2.4%,2017-2022年复合增速为7.5%,2013-2022年复合增速为8.1%。而据IEA数据,2020年全球空调拥有量约为20.1亿台,年复合增速约为4.3%。而各国的家用空调拥有率差别较大,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据IEA预计,到2050年,全球空调的数量将增加到56亿台,相比2020年30年复合增速3.5%。

汽车需求方面,中国汽车产量自2017年达到2994万辆后开始连续三年小幅下滑,随着国家大力促进汽车消费,自2021年全球汽车产量恢复增长,中国汽车2023年产销量分别约为3016万辆、300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2%、12.02%,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21-2023年全球汽车销量约为8276万辆、8163万辆、900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下滑1.4%、增长10.26%。

从汽车保有量来看,2023年年末中国汽车保有量达3.36亿辆,同比增长5.3%;世界汽车总保有量由2015年的12.87亿辆增至2020年的15.90亿辆,复合增速约为4.3%。比较来看,发展中国家汽车保有量规模仍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供给受限、需求稳定增长的情况下,制冷剂预期存在一定供需缺口。据华安证券测算,2024年R32合计需求量18万吨,R32配额量14.2万吨,因此R32内销市场预期存在3.8万吨供需缺口;R125合计需求量6.3万吨,R125配额量6万吨,R125内销市场预期存在0.3万吨供需缺口;R134a合计需求量7.7万吨,R125配额量8.3万吨,R134a内销市场供需差0.5万吨,但到2025年供需差预计降至零。

国金证券表示,在配额基准期内,制冷剂生产企业连续三年通过低价、低利润甚至是负利润来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导致企业连续三年制冷剂业务承担了巨大的利润压力,很多小型企业难以长期坚持。度过配额锁定阶段后,国内配额形成了供给端限制,使得制冷剂具有涨价基础,行业的企业具有通过涨价获得利润修复的诉求,且由于具有配额限制,并不担心行业内出现新的进入者,行业利润有望获得较大程度的提升。

从企业层面看,根据生态环境部2024年HFCs配额核发数量公示情况来看,巨化股份HFCs生产配额总量为22.44万吨,行业占比30.1%,R32、R134a、R125、R143a生产配额均位居行业首位。具体而言,根据可控口径:巨化股份R32、R125、R134a、R143a可控配额分别为10.78万吨、6.42万吨、7.65万吨、2.07万吨,行业占比分别为45%、39%、35%、45%;三美股份R32、R125、R134a、R143a可控配额分别为2.78万吨、3.15万吨、5.15万吨、0.63万吨,行业占比分别为12%、19%、24%、14%;东岳集团R32可控配额为4.73万吨,行业占比为20%;中化蓝天R125、R134a可控配额分别为2.77万吨、5.96万吨,行业占比分别为17%、28%;永和股份R143a可控配额为1.44万吨,行业占比为32%。根据权益口径,巨化股份R32、R125、R134a、R143a可控配额分别为9.59万吨、5.73万吨、6.87万吨、2.07万吨,行业占比分别为40%、35%、32%、45%;三美股份R32、R125、R134a、R143a可控配额分别为2.78万吨、3.15万吨、5.15万吨、0.63万吨,行业占比分别为12%、19%、24%、14%;东岳集团R32可控配额为4.73万吨,行业占比为20%;中化蓝天R125、R134a可控配额分别为2.39万吨、4.88万吨,行业占比分别为14%、23%;永和股份R143a可控配额为1.44万吨,行业占比为32%。

冷链物流网ANDCOLD冷链产业网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属冷链物流ANDCOLD食品供应链创作者所有,冷链物流网络和冷链物流园区冷链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联雄食品供应链农产品买卖易产地集采、预冷、产地冷库冷链仓储,冷链物流专线直达冷冻链批发市场和当餐菜市场;新鲜看得见!如果你转载冷链物流ANDCOLD网站文章,请保留链接和版权信息,谢谢!Cold chain logistics network and Cold storage ,Inc.【ANDCOLD.COM】Cold chain industrial network copyright notice: the copyright of this article belongs to cold chain logistics【ANDCOLD.COM】food supply chain creators, cold chain logistics network and cold chain logistics park cold chain industry Internet service platform; Lianxiong Food Supply Chain facilitates the purchase and sal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rough centralized procurement, pre cooling, and cold chain storage in the production area. The cold chain logistics line provides direct access to the frozen chain wholesale market and local vegetable market; Fresh and visible! If you repost an article from the Cold Chain Logistics【ANDCOLD.COM】website, please keep the link and copyright information. Thank you!
冷链头条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与玉湖冷链探索银企合作创新模式

2024-3-29 19:40:48

冷链头条

食品冷藏库冻库如何管理

2024-3-29 22:24:19

!
有餐饮食材配送需求? 联系我们
餐饮食材网和当餐网餐饮食材供应链生鲜配送服务:当餐供应链集团以餐饮服务为业务核心,范围涵盖团餐管理、食材供应链、央厨配餐、现代农业、食品安全检测、食品科技研发、餐饮人才培养的综合性集团企业。为企事业单位、学校、金融机构、政府机关等中大型客户提供食堂承包、食材配送等优质膳食服务,以先进管理模式、标准化作业、食品安全零容忍、提供优质健康膳食服务为企业竞争核心。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