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网近日获悉,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发布了新一批20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2020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分4批将86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纳入重点建设名单,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按照《“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到2025年,我国将布局建设100个左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打造区域特色优势产业
在建设冷链物流基地的过程中,抓住当地的特色,打造区域特色优势产业,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式。
山西运城,地处晋陕豫三省交界,是国家冷链物流“四横四纵”骨干通道——鲁陕藏大通道的重要节点。运城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建设,充分发挥了运城的区位优势和综合承载能力,着力打造的运城苹果、运城蔬菜等农业品牌,有效支撑了周边地区现代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地处生鲜消费需求旺盛的长三角区域的安徽芜湖,立足地区特色,在长三角农产品保供方面下足了功夫。作为芜湖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联盟企业之一,芜湖清水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加快实施长三角(安徽)农产品集配中心项目,主要开展生猪屠宰、肉类加工分拣、农产品检验检测、电商、冷链仓储及配送等,2023年年屠宰生猪50万余头。
“芜湖入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意味着加工提标、集聚发展,让企业提升流通效率、减少物流成本、扩大销售半径。我们将以产业链延链强链为发力点,联合更多同仁助力芜湖农产品市场高质量发展,为省内外输送量足品丰、价稳质优的农产品。”该企业总经办主任唐金鹏说。
“芜湖依托区域特色农产品,发挥交通区位、贸易平台、算力资源等优势,成为安徽省冷链发展版图的重要支撑、全国骨干冷链物流网络的重要节点。”芜湖市发改委贸易与服务业科负责人罗曼介绍。
构建冷链物流服务体系
近年来,多地发布相关政策和举措,集聚整合物流资源,助力冷链物流发展。
5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西省关于支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若干措施》,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工作部署,以冷链物流基地(园区)和重大项目建设为牵引,实施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补短板工程,切实提高冷链物流服务质量效率水平,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力争到2025年,全省农产品综合冷链流通率达到16.5%。
福建省出台《福建省贯彻“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福州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多个项目齐头并进,产地冷链物流集配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全省现代冷链物流网络体系持续构建。
位于马尾港附近的马尾片区和位于江阴港附近的元洪国际食品产业园片区,恰是福州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两个分区。
其中,马尾片区作为全国水产品集散地,从产业链上游的远洋捕捞、渔获上岸,到中下游的冷库加工、食品销售,有着冷链物流集聚发展的产业基础,具备冷链物流的完整产业链。
马尾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马尾正依托占地面积500亩的快安福马路沿线企业,打造食品加工及冷链物流枢纽基地;依托占地面积500亩的海峡水产品交易中心,打造海洋总部经济、展示交易集散基地;依托长安投资区海文铭、百鲜食品、中交冷链汉吉斯、正福等骨干企业,建设规划面积1000亩的水产品精深加工及水产品预制菜基地。
强化区域协同分工合作
“定位不同,优势互补,可以在未来的发展中协同合作,实现产业发展的规模效益。”福建丰大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卞晓丽表示。福州市的马尾片区和元洪国际食品产业园片区,两个片区在推进冷链物流基地的建设中,不断强化区域联动、分工合作。
马尾片区的定位为远洋捕捞、集散交易、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的重要基地,打造东南亚最大的水产品集散交易中心。元洪片区则要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国际食品食材进出口贸易集散交易中心,全国最大的生鲜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交易中心。
“当前,福州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得益于充分发挥自身产业基础、地理区位、服务网络优势。”福州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认为。
在全省范围内,一个立足地方产业实际、依托福建“三纵六横两联”综合运输大通道的冷链物流网络正在积极建设中。
中新天津生态城中心渔港是环渤海唯一同时拥有渔港、商港及对外开放口岸功能的港区,也是京津冀最大的冷链产业仓储群,于2022年10月获批成为天津市首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今年以来,基地建设成效显著,截至11月底,生态城冷链相关企业数较去年同期翻一番,贡献进口额是去年同期的2.7倍,营业收入是去年同期的2.4倍;纳税总额同比增长27%,周转量同比增长10%。
未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继续强化政策规划引领,促进冷链物流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集群发展,着力构建国家层面的骨干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