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际物流服务中,企业会按需设定冷链运输的服务温区。-18℃是国家标准对于冷冻物流的推荐标准,也是速冻食品、冷冻饮品的推荐储存温度(受环境因素影响,很多储存要求为-18℃的食品在销售环节的温度要求都会提升到-15℃)。
因此,许多雪糕、速冻饺子等冻品的包装上都会出现“贮藏条件:-18℃以下”的字样,家用冰箱冷冻室、冷库冻品冷藏室的温度是-18℃,冷藏车的规格中也包含-18℃这一档位。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不同食物冰点不同,只有温度足够低时,食物中的大部分水才能冻结。当牛肉薄片的温度为―4℃时,只有70%的水分被冻结;温度下降到零下9℃左右时,也还有3%的水分未冻结;即使牛肉薄片的温度降低到零下18℃时,也不是100%的水分都被冻结住。
大部分嗜冷微生物-18℃才停止繁殖。一般来说,-3℃就可以对付大部分能引起食物腐败的嗜温菌。但-10℃~-18℃的低温环境才能抑制嗜冷菌的生长。
抑制引起食物内部化学反应的酶活性。长久保存食物需要降低其内部的化学反应速率,通常来说,当温度降到-18℃时才能有效抑制食物中酶的活性。
最经济性的冷冻温度。经济因素也会影响温度标准的制定。考虑到耗电量和对冷冻设备的要求,-18℃就是经过各种权衡后最经济的冷冻温度。
“减缓食物内部的化学反应,让嗜冷微生物停止生长……”低温冷却了食物,但看上去更像是冻结了时间。

冷链物流运输的冷冻标准是 -18℃
冷冻食品解冻后再冻结对食品质量的影响较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营养价值降低:当食品解冻后再次冷冻,其中的营养成分和口感都会因水分流失而受到影响。这样做会使得食物的营养价值大大降低,甚至会导致微生物繁殖,增加人体摄入有害物质的风险。
细菌滋生:当食品解冻后,其中的细菌数量已经开始增加。如果再次冷冻,细菌有可能在冻结过程中存活或者繁殖,从而导致食品污染,出现腐败、变质等情况。
味道变差:解冻后再次冷冻的食品很容易受到空气、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味道变差或口感不佳。这可能会影响我们对食品的选择和口感体验。
缩短保存期限:食品冷冻后对细胞的破坏较大,解冻后,细胞汁液容易流失,随着温度的回升,这给细菌、霉菌的生长繁殖又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食品就容易腐败变质。这样,食品解冻后再冷冻,食品的保存期就将缩短,从而影响了食品应有的保质期。
产生致癌物质:食品的反复冷冻和解冻,往往容易产生致癌物质,而且,重新冷冻的次数越多,产生的致癌物质的浓度会越高,对人体带来的影响也就越大。
因此,为了保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应尽量避免对冷冻食品进行反复解冻和再冻结。如果必须进行解冻和再冻结,应选择合适的解冻方法,如缓慢解冻或使用微波炉等快速解冻方式,以减少细菌繁殖和营养流失的风险。同时,应保证冷冻食品在解冻和再冻结过程中的储存和运输条件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避免食品受到二次污染和交叉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