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旅游是一种融合了农业、旅游和文化的全新产业模式,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城乡互动,传承农村文化。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开拓了多元化的农村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持续的路径。
休闲农业的基本属性是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加农事活动等融为一体,供游客领略在其它风景名胜地欣赏不到的大自然情趣。它是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交叉型产业,也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农业。2022年中国乡村休闲旅游营业收入超过7000亿元,从业人数保持在1100万以上,乡村休闲旅游带动近900万农户发展。预计到2025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7.6万亿元。
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的认定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农业农村部将在休闲农业资源优势地区率先实现突破,打造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富民乡村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支撑。近年来,我国建设了120个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在湖北省农业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服务下,湖北南漳等地上榜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名单。

2024年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申报工作即将启动
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重要举措
1.注重产业融合
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发展需要注重资源整合,包括各类农业资源、旅游要素、旅游项目、示范点、其他类型旅游等,围绕主体特色,借鉴典型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发挥各自优势,逐步实现由零散、阶段性的农业采摘观光旅游向观光、采摘、休闲度假于一身的特色休闲农业旅游综合体。
另外,休闲农业旅游地要考虑到可游性,农业资源开发要与吃、住、行、游、购、娱充分结合,实现由单一旅游产品开发向旅游综合体转变,并且在集聚区内能够实现统一规划、合理分区,促进资源共享和高效使用,积极推动人才、技术、管理、营销策划、产品开发与规划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形成“1+1>2”规模效应和品牌优势。不仅如此,还要进一步完善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产业模式,打造系统化高效率的旅游产品结构,进一步了解当前游客的需求,以此为产业结构的完善提供方向性的指导。
2.提升产品及服务质量
休闲农业旅游园区在活动项目设计与开发、旅游综合服务等方面要精益求精,全面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充分彰显园区特色形象,走品质取胜之路。如在水果采摘区,可以设立临时性的旅游综合服务亭,提供行李寄存、水果清洗、餐饮、摄影摄像等服务。若集聚区空间范围相对较广,可提供绿色交通、路边定点服务区、便利公共厕所等服务功能。在活动方面,应充分发挥当地村民力量,策划参与性较强的特色农家活动,并统一着装、进行服务礼仪与技能培训等。
3.强化品牌体系建设
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借助已经成立的旅游协会引导打造休闲农业旅游整体品牌,可以通过空间集聚和特色组合培育一批体现当地农业风貌、特色鲜明的休闲农业旅游集聚区或旅游带,借助双重驱动机制促进产业升级和价值链提升。
同时,可根据游客需求和特色体验,精心设计精品休闲农业旅游线路,加快形成全新品牌体系。还需要加大产品宣传力度和市场影响力,除了开发品牌产品外,要建立新媒体宣传推广平台,通过创意营销策略提高休闲农业“集客力”。
4.丰富旅游产品特色
在农村地区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借助地区所处的区位优势以及所拥有的自然条件等因素,同时也可以积极利用自身的人文特色和风俗等,来进一步丰富自身的旅游产品特色。例如在新疆农业旅游产品和特色的打造过程中,可以利用自身的水果、烤肉特色等吸引游客的关注,也可以将新疆舞蹈纳入旅游产品结构当中,有效凸显自身的文化和地域特色,这是提高农业旅游发展辨识度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此外,还可以积极利用“一带一路”的旗帜来吸引国内外游客,为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提供全新的平台。
5.加大休闲农业旅游投入
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是农村地区创造利润的平台,我国基层的农村政府和社会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投入,有效完善基础设施和美化周边环境。例如为休闲农业配置现代化的休闲服务区,为游客建立健全餐饮住宿等基础配套设施,针对相关的旅游景点要完善洗手间、休息区服务区的建设,为游客带来更优质的服务体验。

2024年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申报工作即将启动
我国休闲农业旅游未来发展趋势
1.农业多产化
休闲农业已经成为乡村旅游的核心结构,包括观光采摘农业、大棚生态餐厅、农家乐、农家大院、民俗村、垂钓鲜食等,进一步发展了观赏经济作物种植、蔬菜和水果的消费、家禽和家畜养殖、餐饮和住宿接待等领域。这也引入了第三产业,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和农村的互动。
2.农村景区化
休闲农业将乡村风貌作为旅游的基础,通过景观的概念打造了农村,将旅游理念融入了农业经营,培育了农村人才。乡村民居成为了观光体验产品,与当地资源和文化特色相结合,形成了多种发展思路,包括产业型、环保型、生态型、文化型和现代型。
3.农民多业化
休闲农业的发展使农民可以将旅游业视为主要产业,将农业作为辅助产业。农民的身份从农业生产者逐渐转变为农业企业家。他们可以独立经营,也可以建立私营企业,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和精品农业。
4.资源产品化
休闲农业将农村的生产和生活资源转化为具有观光、体验和休闲价值的旅游产品。这包括田园农业旅游、民俗文化体验、农家乐旅游、村落和乡镇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以及科普教育旅游等多种模式,使农村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总的来说,休闲农业旅游是一种融合了农业、旅游和文化的全新产业模式,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城乡互动,传承农村文化。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开拓了多元化的农村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持续的路径。
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有利于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有利于城乡人员、信息、科技、观念的交流,不仅使城市人了解和体验农业,而且也使农民转变观念和提高素质,加强城乡互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伴随着城市人对休闲旅游和乡村体验的需求不断增加,休闲农业旅游的未来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