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网获悉,在7月17日,始发于俄罗斯,载着70吨冷冻猪肉的中欧班列抵达成都国际铁路港。它们将被转运至一街之隔的玉湖冷链(成都)交易中心,经过紧张的分拨工作,它们又会以最快的速度送达消费者手中。这一连串井然有序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现阶段我们可实现单日出入库作业量约800吨。”玉湖冷链成都公司副总经理钟铮说道。
2020年,香港玉湖集团与成都市青白江区签订投资协议,玉湖冷链(成都)中心正式落户成都。今年6月,历经三年建设的项目迎来冷库首仓开仓。来自巴西、新西兰、乌拉圭、阿根廷的牛肉,新西兰、澳洲的羊肉,西班牙、丹麦、俄罗斯的猪肉等新鲜食材,不仅能够在24小时内进入成都人的厨房,更能送往西部其他城市的消费者手中。
冷链生鲜 “热”乎上市
冷链物流网在现场看到,整个交易中心大致分为“前、中、后”三大区域,分别为配套区、交易区和冷库区。这里整合了冷链产业上下游所有环节,包括交易、仓储、加工、物流以及数据智能分析等功能。
钟铮告诉冷链物流网,过去的冷冻食品交易,一般需要先到农贸市场拿货,再送往加工厂进行加工,再送到冷库发货,中间涉及较多的运输及环节沟通。“而我们就是起到承接冷链贸易的作用,同样也是连接上游供应商与下游经销商的关键环节。对客户而言,无疑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及简化原本繁琐的交易流程。”
作为维系项目运作的关键要素,冷库区库容28.1万吨,覆盖智慧物流管理系统,整合了物联网、智能仓储系统、无人运输等先进技术。记者随工作人员走进冷库区,约20米高的钢铁“森林”横在记者面前,高位叉车在十几米高的货架仓位间来回作业,转运车奔波在低温冷库与冷链车泊位间,冷链食材被整整齐齐地摆放在置物架上。
“冷链一头连接生产端、一头连接消费端,市场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优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加快建设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布局建设县域产地公共冷链物流设施。在钟铮看来,大家对生鲜食材的需求正在从吃“饱”变成吃“好”。“在政策的扶持和旺盛的消费需求驱动之下,我们对产业发展很有信心。”
投资“热”土 加分“密码”
落子成都,玉湖冷链看中的是什么?
“交通区位优越、物流资源集聚、发展潜力巨大。”钟铮的回答有因可循,四川地处“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联结点,坐拥亚洲最大的集装箱中心站、西部最大的铁路枢纽和密集的公路交通网络。2022年,成都作为西部大通道承载城市,入选“十四五”期间首批24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截至目前,四川已有4个基地入选24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居中西部省份前列。
“我们与中欧班列城厢中心站仅一街之隔,未来从欧洲、东南亚方向通过铁路抵达的冷柜,可以非常便利地无缝衔接,提升物流效率,降低流通成本。”作为成都中欧班列的始发地,成都青白江区可以与境外100多个城市联结,去年,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突破3万列,为冷链进出口提供了便利条件。“这些对我们来说,是核心的吸引力。”钟铮说道。
被优势吸引,更被诚意打动。“你敢相信吗?从土地报征正式启动到项目四证齐全正式合法动工,我们仅用了7个月的时间。”提起这份“四川速度”,钟铮依旧感叹连连。他告诉记者,青白江区委、区政府在国土空间规划新的方案尚未确定的情况之下,灵活运用“容缺和承诺”的方式创造性地为项目解决了难拿批文的问题。

冷链物流市场热起来

冷链物流市场热起来
“四川把我们当自家人,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在项目推进的每一步中,我们都能感受到四川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四川给予的“安全感”让钟铮对企业的发展更有了底气,“未来,我们将借助中欧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优势,通过建立高标准、大容量、全链条的冷链市场集散中心,形成大规模冷链产业集群。在成都打造泛欧泛亚食材交易的供应链枢纽。”
川港合作“热”度攀升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成都成为香港向西发展的新通道,蓉港“双向奔赴”的故事不断上演。漫步成都,IFS、太古里、南城都汇、兰桂坊等在成都耳熟能详的项目,均由香港企业投资运营。如今,玉湖冷链也成为了港资入川的生动缩影。
蓉港高铁带动着两地间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提速流通。不但有越来越多的成都区县“走出去”,许多重大项目也被“引进来”。数据是最好的证明:在四川长期外资来源中,香港贡献了约70%。截至今年3月底,香港地区在川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机构)6891家,累计外商直接投资到资293.55亿美元。
“川港两地合作多元发展,空间无限,前景广阔。”正如香港特首李家超在不久前访川时所说,“在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当下,蓉港两地正在不断开拓着新可能、孕育新机遇。”